[主要成就]
政治
淳熙年间,陈亮上书宋孝宗,建议经营荆襄以图恢复中原。其论荆襄地区之形势曰:“(荆襄之地)东通吴会,西连巴蜀,南极湖湘,北控关洛,左右伸缩,皆足为进取之机。今诚能开垦其地,洗濯其人,以发洩其气而用之,使足以接关洛之气,则可以争衡於中国矣。”
陈亮还以为齐、秦二地犹如两臂,“必先东举齐,西举秦,则大河以南,长淮以北,固吾腹中物。”然而当时齐、秦两地为金人所据,金人重戍齐、秦而缓于荆襄,则南宋经营好荆襄实可维持一种可攻可守的态势:若金人攻淮南,则宋兵自荆襄北出,趋金兵之後,可减轻淮南方面的压力;若金人以重点压荆襄,则以东西两面之军牵制其後;若时机成熟,令荆襄之兵北上,持重缓进,示形于唐、邓之间,金人必回兵增戍河南,如此则金人齐、秦二地之势分;齐、秦二地之势分,则可以四川之军北攻关陇,以水师经海道与山东豪杰配合以取山东。这样,以荆襄与东西两翼之军配合,无论战争形势如何变化,都可使南宋保持战争的主动权。陈亮经营荆襄的建议,可谓独具慧眼。
文学
陈亮力主抗金,曾多次上书孝宗,反对苟合偏安,痛斥宰相,倡言恢复,完成祖国统一大业。他的政论、史论,如《上孝宗皇帝书》《中兴五论》《酌古论》等,提出“任贤使能”、“简法重令”等革新图强言论,无不以功利为依归。其哲学论文,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,是永康学派的代表。他提倡“实事实功”,有益于国计民生,并斥责理学家空谈心性,讥讽为“风痹不知痛痒之人”。他还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。所作文章,说理透辟,笔力纵横驰骋,气势慷慨激昂,自称“人中之龙,文中之虎”,可谓“推倒一世之智勇,开拓万古之心胸”。
陈亮词作现存74首。他的爱国词作能结合政治议论,自抒胸臆,曾自言其词作“平生经济之怀,略已陈矣。”如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:“尧之都、舜之壤、禹之封,于中应有,一个半个耻臣戎。”《念奴娇·登多景楼》:“凭却江山管不到,河洛腥膻无际。正好长驱,不须反顾,寻取中流誓。”以及《贺新郎·寄辛幼安和见怀韵》:“父老长安今余几?后死无仇可雪”等,可见其爱国愤世之情,慷慨激烈,气势磅礴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似。刘熙载《艺概》卷四说:“同甫与稼轩为友,其人才相若,词亦相似。”
陈亮作词,曾自述:“本之以方言俚语,杂之以街谭巷歌,抟搦义理,劫剥经传,而卒归之曲子之律,可以奉百世豪英一笑。”所作除爱国豪壮之词外,亦有艳丽、闲适、应酬和投赠、祝寿之作,其中如《水龙吟》“闹花深处层楼”、《虞美人》“东风荡扬轻云缕”等,颇为清幽闲淡,疏宕有致。然而他的应酬、祝寿之词则大都无甚新意,但“不作一妖语、媚语”(毛晋《龙川词跋》)。
思想
陈亮学无师承,潜心著述和讲学,创永康学派,主要弟子有喻民献、吴深、林觏、陈颐、钱廓、郎景明、徐硕等。他针对当时颓废不振的风气,提倡“各务其实”的功利主义,指斥世儒自以为得正心诚意者,实皆麻木不仁,“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,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”(《上孝宗皇帝第一书》),不讲求治国之实效,而用空言掩饰无能。他认为“治者,实也”,“为士者”要有良好的品行;“居官者”要有处理政事的本领,人人都要各尽其职。君主要有“天下为公之心”,“立政之大体,总权之大纲”。为此,要“任贤使能以清官曹,尊老慈幼以厚风俗,减进士以列选能之科,革任子以崇荐举之实;‘多置台谏以肃朝纲,精择监司以清郡邑;简法重令以澄其源,崇礼立制以齐其习;立纲目以节浮费,示先务以斥虚文;严政条以核名实,惩吏奸以明赏罚”(《进中兴五论札子》)。
他继承北宋王安石、张载等人的唯物主义思想。同朱熹的理学,陆九渊的心学展开了尖锐的斗争。关于“道”:他承认有“道”的存在,但“道”不是先于事物,超越事物而独立存在。“道”离不开具体事物,“而常行于事物之间”。人与道不可分离,天、地、人三者构成宇宙统一体,“人不立则天地无以独运”,道也就不存在。故三代圣王时的“道”是“人道”,汉唐时的“道”也是“人道”。“道”在天地间,如赫日当空,处处光明,闭眼之人,开眼即是”,人人可以体察,认识“道”。批判了朱熹道:“出于形气之表”,“非人所能预”的思想。关于“王霸”、“义利”,反对朱熹颂王贬霸、贵义贱利的观点,主张“义利双行,王霸并用”。
认为“霸道”本于“王道”,“王道”又需要以“霸道”来体现,故王霸并用。指出如果“三代专以天理行,汉唐专以人欲行,”万物何以蓄衍不绝,道何以常存不息。三代亦不免有人欲,只是“三代做得尽,汉唐做得不尽”。刘邦、李世民“禁暴战乱,爱人利物”,是恻隐之心。正因有“大功大德”的“救民之心”,所以“汉唐之君本领非不大洪开廊”,故能使其国与天地并立。刘邦、李世民的功业与汤、武无异,其心可以上接夏、商、周三代。管仲助齐称霸,是仁者之事,是王道的需要。基于王霸并用的理论,又认为义要体现在利上,义利并行缺一不可。利,是指“生此之利”。禹无功业,不能成六府(形成天地万物的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谷)。乾(天)无利,不能具四德(元、亨、利、贞)。言三代无利欲,是孔子的美化。关于“成人之道”问题:朱熹让人们安坐不动,不问国家存亡,生民之利,“独善其身”,作道德自我完善的君子儒。陈亮针锋相对,指出要做“志在天下”,“大有为”的英雄豪杰。这样的人才能“推倒一世”,“开拓万古”,大智大勇,才德双行。
陈亮继承王安石的事功和革新思想而成为唯物主义,其与朱熹的争论,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,是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。功利主义思想源远流长,虽经陈亮提倡,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末取得主导地位。
主要作品
宋宁宗嘉泰四年(1204年),陈亮的长子陈沆把陈亮的著作编为《龙川文集》四十卷,并请叶适作序。嘉定七年(1214年),婺州郡守丘寿隽将陈沆编订的四十卷本《龙川文集》刊刻行世。
南宋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有《龙川集》40卷,今不见传本。后有明成化龙川书院刻本30卷,明嘉靖史朝富刻本,明万历王世德刻本26卷,明崇祯邹质士刻本30卷,清康熙刻本30卷,清道光陈坡刻本30卷,清同治胡凤丹刻本30卷,清同治应宝时刻本30卷。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《陈亮集》(上下册)。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邓广铭点校《陈亮集》(增订本)。
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还著录陈亮《外集》即词集4卷,今亦不传。现存陈亮词作,有明《唐宋名贤百家词》、明毛晋汲古阁本。清代《四库全书》《续金华丛书》《四部备要》均用汲古阁本。《全宋词》用毛刻本并据明钞本校正,又加辑补。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夏承焘校笺、牟家宽注的《龙川词校笺》。198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姜书阁笺注的《陈亮龙川词笺注》。
其主要作品如下:
诗
《梅花》《谪仙歌》《廷对应制》《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》《赠刘改之》《送文子赴阙》《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》
词
《贺新郎·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》《南乡子·谢永嘉诸友相饯》《念奴娇·送戴少望参选》《水调歌头·癸卯九月十五日寿朱元晦》《蝶恋花·甲辰寿元晦》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《洞仙歌·丁未寿朱元晦》《念奴娇·至金陵》《念奴娇·登多景楼》《贺新郎·寄辛幼安和见怀韵》《贺新郎·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》《贺新郎·怀辛幼安用前韵》
史料索引
《宋史·卷四百三十六·列传第一百九十五》
《元一统志》
《永乐大典残卷·卷三千一百五十六》
《绣川陈氏宗谱·卷三十八·龙川先生形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