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主要成就]
文学贡献
牛峤博学能文,以歌诗著名当时,自称慕李贺长歌,作诗常加仿效。善制小令,其词莹艳缛丽,如女冠子“锦江烟水”、应天长“玉楼春望晴烟灭”、菩萨蛮“玉钗风动春幡急”等,内容与风格均与温庭筠相近。也有少数作品如定西番“紫塞月明千里”、江城子“飞起郡城东”等,具有清俊之致。牛峤又是最早写咏物词的词人。他的梦江南二首“衔泥燕”、“红绣被”,一咏燕,一咏鸳鸯,对后世咏物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。词存32首,收于《花间集》、《唐五代词》。事迹见《十国春秋·前蜀》。自序云:“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,辄效之。”今传于世。
牛峤从小苦心写作,既追风初、盛唐诗人陈子昂、杜甫,也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,辄效之(《郡斋读书志》卷一八引峤集自序)。他之所以被词论家陈廷焯、王国维推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,主要是因其词含蕴深厚,颇具内美,多传达女性的身心苦痛并能寄予深切同情。其指斥薄情郎的望江怨、曲传歌女隐恨的西溪子皆为名作,柳枝词五首尤见称于时,其一云:解冻风来末上青,解垂罗袖拜卿卿。无端袅娜临官路,舞送行人过一生!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稚龄舞女可叹可悲的人生遭际,体现着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,感情沉挚又风致十足的重要特征。组词更漏子、感恩多数首同咏征人妇的伤离念远,书托燕,梦归家,觉来江月斜,满含哀怨之情。
其词也咏边塞:紫塞月明千里,金甲冷,戍楼寒,梦长安。乡思望中天阔,漏残星亦残。画角数声呜咽,雪漫漫。这首定西番意境优美,是词史上早期的声情并茂的边塞词之一,陆游誉其为盛唐遗音(《历代诗馀》卷一一三引)。与唐末五代蜀中的诗风相关,在取材、构思和用语上,牛峤词与李贺乐府《春怀引》和《苏小小墓》、《恼公》等相接近,其女冠子、菩萨蛮等描形拟态,与温庭筠词一致之处也多,所用十三调就都不出温词范围。不过牛峤词更像韦庄词那样,多用白描,并注重从民歌、民间词中汲取营养,如梦江南二首和鸳鸯排宝帐,豆祝词、愿语、问句,章法、取比和表述方式都接近民间词,词中还常有作决绝语而妙者(贺裳《皱水轩词筌》)。牛峤词在急弦促柱问有劲气暗转,感情充沛,色调明朗。他也以此成为花间派中根柢于风骚,涵泳于温韦(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五)的典型花间派词人。
菩萨蛮
历史背景
牛峤的《菩萨蛮》这首词历来被评为是淫词艳调,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说起。公元907年4月,唐将朱温称帝,建立后梁,唐帝国轰然坍塌,中国由此进入了分裂割据、政权频迭的五代十国时期。同年9月,王建在成都即位,国号大蜀,是为前蜀。偏安一隅的西蜀虽军事力量弱小,经济文化却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。
与烽火连连的中原相比,这里不啻为沙漠中的一片绿洲,境内少有战事,城市经济繁荣,士民游乐之风兴盛,倚声填词更蔚为风气,成为当时词人荟萃的基地之一。由于各种原因,整个前蜀词坛呈现出一种俗、艳的词风。
代表作赏析
牛峤《菩萨蛮·玉楼冰簟》是其中一首代表作:“玉楼冰簟鸳鸯锦,粉融香汗流山枕。帘外辘轳声,敛眉含笑惊。柳阴烟漠漠,低鬓蝉钗落。须作一生拼,尽君今日欢。”(《花间集》)
这首词很明显是写一位女子在与她爱着的情人欢会。她或许将要被许给不喜爱的男人,或许已为人妇,这一次的欢会她的心中是充满恐惧的,所以听到帘外辘轳之声,也要担惊受怕。这一次欢会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,从此后可能是相隔天涯,更可能是形同陌路,但不管怎样,他们是无法忘记对方:“须作一生拚,尽君今日欢。”未来的日子再辛苦,他们总有一次值得永远珍藏。这是一种完全无视世俗的热烈的爱,这种爱甚至比《上邪》更加惊心动魄,因为它需要遇见更多的阻难,以及馀生可能遇到的一切痛苦与歧视。
风流公子的“寻芳逐胜”,情人枕边的亲热蜜语,二人交欢的颠狂欢愉,这些风花雪月的放浪形骸成为毫不隐讳的韵事佳话。在这种炽热的、无所遮掩顾忌的世俗情欲的追求下,文人直接把笔伸向了床笫之私,格调并不高雅,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责难。如尹鹗的“宝帐颠狂不肯睡”被评为“流于狎昵”。当然,这些词也有因其直率而受到赞赏的,如清代徐轨的《词苑丛谈》谈到牛峤的《菩萨蛮·玉楼冰簟》时,这样说:“小词以含蓄为佳,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。如韦庄‘谁家少年……’,牛峤‘须作一生拼,尽君今日欢’抑亦其次。”
但总的来说,这些着力刻画男女情事之词显得题材局促,格调不高,表现出前蜀词“俗”的一面。在那个动荡黑暗的时代,文人士大夫们失去了对政治的热情与关心,心灵的空虚和创伤只有靠及时行乐,玩世不恭,醉入花间来暂时缓解。这比仅仅是寻欢作乐、满足欲望的心态有着更为深刻和有价值的内涵。
审美价值
总的来说,在内容题材和审美趣味上,前蜀文人词基本是一致的,即“艳”和“俗”。据海外学者康正果《风骚与艳情》中所考:“‘艳’本为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”,“在最初并不特指歌词的性质和内容”,而后来从政治教化的角度看,“一切淫靡的乐曲和歌诗都可以泛称为艳曲或艳歌。”“艳”便逐渐成为具有贬义的批评用语了。
这里我们并不特意强调“艳”一词所具有的贬意,只是较为客观地认为前蜀词多以女子及文人与歌妓的爱情为题材,且崇尚文字的绮丽,堪称艳词。而“俗”则主要是指前蜀词津津乐道的是世俗的享乐生活,同时又有一种及时行乐的庸俗思想,尊前听歌,花下赏美,不是追求艺术审美价值上的享受,而是一种形而下的感官刺激。